2017 人文藝術類-許倬雲先生

人文藝術類-許倬雲

六月二十日,接到楊泮池校長的通知,告訴我被學校選為傑出校友。這一殊榮,出我意外,感愧交加。我從臺大畢業也有六十年了,在人生終結前,得到母校的許可,乃是很重要的安慰。

自從1949年進入臺大,我讀過一年外文系,三年歷史系,三年文科研究所,擔任過副教授到系主任的職務。我是文科研究所第一班的碩士畢業生,我的文憑,是台文碩字001號。我也在歷史系創辦了博士研究學程,和經濟系的博士研究學程,同時開班,乃是中華民國首見記錄的博士班:這些經歷,只是說明,我和臺大切不斷的血緣,有了臺大的教育,才有我一生的學習過程和工作經驗。

在臺大本科七年的學習,賜我教導的師長,都對我一生的學習,有終身的影響。最主要的一些經驗:李濟之先生教導,實證的學習習慣,檢查證據,必須一絲不苟,步步進行。凌純聲先生引發,從大局面設想,將許多有關的文化因素,合併在一起看,建構一個文化傳播的大局面。李宗侗先生從希臘羅馬的古代史和傳說,與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,互相對比,使我習慣於不同文化之間的比較研究,從這裡才能找到,某一特定文化的特色。勞幹先生,從漢代各種散亂的史料中,找出許多零碎的線索,建構秦漢各種制度的內涵,這是史料使用的重要步驟。沈剛伯先生講授西洋古代史,從宏觀的角度,討論西洋古代對今天的各種影響。這些老師,在這幾年本科的教育內,為我一生的工作,賜給我必要的研究工具,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。回顧一生所做的工作,幾乎都在本科時期,都有他們在我身上種下的種子。

我求學時期的校長,傅斯年先生,只擔任了一年,就因為維護學生的生活,和學校的教學,與省議會的郭國基議員,言詞衝突,當場辭世。傅校長一輩子不畏強權,也不向浮論屈服,一切為了學術,不屈不撓,辛苦終生,終於以生命為殉。這個榜樣,對臺大的同學,都有深刻的影響。接任的錢思亮校長,繼承傅校長以學術自由和學術尊嚴為重的原則,做事步步踏實,一絲不苟,做人誠懇和藹,從不疾言厲色。這兩位校長的楷模,對我們早期這幾班的老學生,都印象深刻,影響久遠。我自己一生做事,時時不忘他們留下的楷模:凡是該做的,就按著原則和理性做,即使因此而招嫉,備受橫逆,無所懊悔。今天已經到了暮年,我自己回顧一生,還是覺得必須如此,才能心安。

臺灣大學給予我這一殊榮,正如在兒童時期,如果做對了一件事情,父母拍拍頭,稱讚說,“你做得很對”,這是同樣的心情。在衰邁晚年,再做一次兒童,得到母校對我工作的認可;我再借這個機會,向教導我的師長,即使他們已經不在了,訴說我對他們的感激。也對母校的同學們,讓他們記住:臺灣大學是個好學校,我們有責任,一代又一代,維護臺大的優良傳統。

楊校長給我信的第二天,他就離職了。他的遭遇,其實不公平的。他毅然遞出辭呈,也正是遵守傅校長、錢校長留下的規範。借這機會,我向他致敬:臺大的師生,都應當是不畏強禦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