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劉必治(Bede Liu)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機工程榮休教授。他於民國39年(1950年)就讀國立臺灣大學。從他的學號396329,我們知道他在工學院主修電機工程。畢業後,他在美國布魯克林理工學院繼續學習,並於1956年獲得碩士學位。巧合的是,他父親劉軒吾Henry Liu在同年同一所學校也完成了電機碩士學位。1960年,劉必治獲得博士學位後,就職於Bell實驗室。 1962年,他加入普林斯頓大學電機工程系為助理教授。從1994年至1997年,他擔任該系系主任。2015年7月,他轉任榮休教授。1970年,他擔任國立臺灣大學任客座教授。
劉必治的研究專業是信號處理,視頻編碼,數字水印和多媒體技術。他的研究在理論和應用方面都具有重要影響力。他的‘里程碑工作’包括無需用硬件乘法器的信號處理,一位的信號處理,信號處理算法的基本準確性,高效運動補償視頻編碼,視頻內容的分析,及多媒體數據隱藏。2016 年, 他獲得了IEEE Fourier 信號處理獎, 基於 “對數字信號處理系統的分析,設計和實現做出基礎性貢獻”。2018年,他獲得了IEEE Jack Kilby 信號處理勳章,基於“對數字信號處理算法的低複雜度實現的分析和開發做出持續的貢獻。”
劉必治指導過53位博士。大多數繼續在工業和學術界做出貢獻。其中包括美國國家工程院兩名院士,26位大學教授,兩名工學院院長,一位大學校長, 一位前任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首席科學家。一位互聯網協議(TCP-IP)創始人。
劉必治是1982年IEEE電路與系統協會主席,並於1984年和1985年擔任IEEE理事。他合著過兩本書,250篇論文,和12項美國專利。他得過IEEE電路與系統協會和IEEE信號處理協會的協會獎。他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,中央研究院院士,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