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 人文藝術類-鍾肇政先生

人文藝術類-鍾肇政先生

2015-01-01-s

鍾肇政先生,生於1925年1月20日。於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後受徵為日本學徒兵,戰後任教於龍潭國民學校。因鍾先生有志於文學創作,故在友人鼓勵之下,於1948年考進臺灣大學中文系就讀。

在臺大中文系就讀期間,因鍾先生早年接受日式教育而有語言隔閡,再加以服役期間染上惡性瘧疾致使聽力不濟,故對授課內容吸收有限。即令當時畢業條件寬鬆,鍾先生仍毅然決定終止臺大學業,回任國小教師。

雖然未完成臺大中文系學業,但鍾先生追求文學創作的理想性未被擊潰。他回任教師後,勤奮自習,埋首於世界各國名著。1951年,鍾先生以「婚後」一文進入文壇,後歷經多次退稿,但筆耕不輟,以「投稿勇士」自居。1962年,鍾先生首部長篇小說《魯冰花》獲得刊載。該小說於1989年改編成同名電影,除獲得金馬獎及國外影展獎項肯定外,也常被視為國片中的不朽鉅作。爾後,鍾先生發表《濁流三部曲》、《臺灣人三部曲》、《高山組曲》等,為臺灣撰寫大河小說之先驅者,也首開臺灣原住民小說之先河。鍾先生另有多篇知名短篇小說出版,亦從事翻譯工作,經典日文名著如《金閣寺》、《阿信》等皆出自其手。除創作之外,鍾先生主編《臺灣文藝》、《民眾日報副刊》、《臺灣作家全集》等書,發行《文友通訊》等,以集結串聯文友,並提攜指導文壇後輩。因此鍾先生不僅被視為臺灣文學之代表人物,更有臺灣文學之母的美稱。

在文壇之外,鍾先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,極力爭取客家族群權益。他曾舉辦「還我客家母語運動」,募款推動成立「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」以及「寶島客家電臺」等。因他在文學創作以及公共事務上的貢獻,而獲得多項榮譽肯定。他曾受聘為總統府資政,並獲頒二等景星勳章、國家文藝獎、臺美文學獎、吳三連文學獎、總統文化獎等獎項,嘉義大學和交通大學也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別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。2015年,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辦理「鍾肇政文學獎」,以向鍾先生致敬。

因身疾和成長背景因素,鍾先生在求學路上多次受挫,甚至無法完臺大學業,所受之波折非多數臺大人所經歷。然鍾先生沒有灰心喪志,反而愈加努力向學,潛心創作,終有所成。